共有6条记录,有3人参与

顾尔曼 2016-12-06 14:45

<p> 李老师的回复好 </p>

回复(0)

李华忠 2016-12-05 20:13

<p style="color:#000000;background-color:#f6fcff;text-indent:2em;"> 走出课堂,真诚体验。 </p> <p style="color:#000000;background-color:#f6fcff;text-indent:2em;"> 由于“作文来源于生活”,所以作为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尝试着跳出当堂完成或今天布置、明天完成的传统格局。教师可以借鉴西方小学生的一些做法,让学生跨出教室、跨出校园,跨入社会,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中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这样做更能发挥写作的功能: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br /> 1、享受校园生活。 </p> <p style="color:#000000;background-color:#f6fcff;text-indent:2em;"> 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和各项活动都是他们语文学习的资源。如何把这种资源开发出来,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呢?可利用语文实践活动课组织开展“竞选中队长”、“小贝壳文学社”、“读书节”、“护绿广告词的征集”等各项活动。活动前,以小组为单位,将本次活动的目的、内容及过程写清楚,小组成员都要参与,看谁的点子新,方法妙。然后让学生进行活动,这样,学生身临其境,真正享受丰富多采的校园生活,既发展自己的个性,又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尽情表达各自内心世界的感受,使作文教学和校园生活融为一体。 </p> <p style="color:#000000;background-color:#f6fcff;text-indent:2em;"> 2、参与家庭生活。 </p> <p style="color:#000000;background-color:#f6fcff;text-indent:2em;"> 鼓励学生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在生活中观察事物,展现想象,创造自身语言,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鼓励学生主动承担家务劳动,亲自参与生活,做生活的小主人,既能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又能让学生感受劳动的乐趣。“三八”妇女节,为妈妈做上一道香喷喷的菜肴;爸爸加班的日子,替他洗干净汗渍斑斑的的衬衣;利用节假日看望爷爷奶奶。学生做后,把所做的过程如实地、具体地写下来。学生对这样有趣的实践作业,极乐意接受,在此基础上引导作文,很容易唤起创作灵感,他们会挖掘素材,写出富有趣味性的文章。如《我爱——》,这是源于生活的半命题作文,可以写物、写景、写人等,只要自己喜欢,什么都可以写,但大部分学生看到题目后,不假思索地说《我爱妈妈》。教师可点拨:“习作除了写人之外,还可以写什么呢?”,一言驰出,学生茅塞顿开,写作灵感应运而生。可写《我爱白色》、《我爱早晨》…….这稚嫩的内心创造活动,给学生带来快乐,唤起不断创作的灵感。一改往日千篇一律之面貌。 </p> <p style="color:#000000;background-color:#f6fcff;text-indent:2em;"> 3、 关注社会生活。 </p> <p style="color:#000000;background-color:#f6fcff;text-indent:2em;"> 从“自己”、从“身边”扩展开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带领学生寻找人们议论的“热点”、“焦点”,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指导学生从社会生活中确定和选择专题,组织和指导他们参观访问、搜集资料、以及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把作文教学贯穿其中,使作文教学的过程成为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观看波澜壮阔的大海,倾听鸟语虫鸣,细雨缠绵,感受泥土的芬芳。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有意义的活动,种花栽树,游园踏青,参观访问,义务清扫街道卫生没、文艺演出等,做后及时让学生写一篇作文或一段话,把作文与开展活动联系起来。师生共同交流、评议、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些活动都是同学们亲是经历的,写起来有内容富有新意感,真实感。如,有一次,正上课,忽然,狂风大作,满天乌云,天色也暗下来,眼看就要下大雨了。此时,学生不住的往外看,我当机立断,暂停所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外观察天气的变化情况。随后,让学生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并就此写一篇作文,学生观察的情景真实、具体,提笔也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椐。 </p>

回复(0)

李华忠 2016-12-05 20:13

<span style="color:#000000;background-color:#f6fcff;">泉源丰盈,溪流不息。</span><br /> <span style="color:#000000;background-color:#f6fcff;">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这很值得我们今日的为“作文而作文”者学习。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锅”的问题。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找出一点使你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因而,引导学生学会真实的写作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span><br /> <span style="color:#000000;background-color:#f6fcff;">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叶老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生活中有许多有意义的、值得观察的事物,怎样使学生不错过这些宝贵的生活画面,及时捕捉住观察的对象呢?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比如要写周围熟悉的人,首先要选定目标,注意观察。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有没有与别人特别不一样的地方?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类似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提醒。有很多观察体会,很多灵感往往是转瞬即逝的,一不留神就会溜走。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教师要注意引导,使那些没有观察意识、对眼前现象熟视无睹的学生,慢慢培养起观察兴趣,逐步形成观察的习惯。</span>

回复(0)

李华忠 2016-12-05 20:12

<span style="color:#000000;background-color:#f6fcff;">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小学生往往容易忽略身边的事情,不容易挖掘身边的题材。一到作文课,有的愁眉不展,有的冥思苦想,下笔却空空如也。许多学生抱着应付老师的态度去写作,即使完成了也是硬凑字数。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引导他们在写作文时要做到说真话、诉真情,能在大量的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把作文变成让学生感兴趣的一样东西,让学生爱写,并能通过作文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出自己的内心世界。</span>

回复(0)

李华忠 2016-12-05 20:12

<span style="color:#000000;background-color:#f6fcff;">生活是多样化的。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的。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的反映。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但在教育教学中,有些教师的作文指导仍然坚持坚定不移地冲着分数而来。猜题、套题、甚至默许、引导学生不切合实际的瞎想,胡编乱造。久而久之,学生作文成了为教师而写,为考试而作,毫无兴趣,照抄照套的问题随之而来。</span><br /> <span style="color:#000000;background-color:#f6fcff;">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终生学习的四个“学会”(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核心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真实的人。在这方面,作文教学是责无旁贷的。“作文即做人”,“文如其人”都说明这一个道理。它要求作文应当是真我的体现,它不允许存在着虚假。作文的弄虚作假,是对学生人格的扭曲。写出自己的生活,写出自己,作文才有生命力。</span><br />

回复(0)

谢政霞 2016-12-05 18:16

<p> 这是个难题 </p>

回复(0)

共 6 条记录 <上一页 1 下一页 > 跳转到